计划财务处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部门概况 | 规章制度 | 服务指南 | 综合查询 | 财务公开 | 下载中心 | 通知公告 | 留言板 | 学院首页 
规章制度
 校内文件 
 部委文件 
部委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规章制度>>部委文件>>正文
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审计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意见
2016-10-28 09:52  

(陕财办会〔2014〕18号)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就我省贯彻实施单位内控规范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单位内控规范的重大意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是公共管理部门普遍采用的现代内部治理方式,具有测评风险、查找隐患、堵塞漏洞、提升管理等功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履职能力不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国有资产受到侵蚀,滥用职权和贪污受贿时有发生等问题,都与风险管控和应对措施缺失有着直接关联。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必须加强风险管控,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的“利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精神。实施好单位内控规范,有利于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有利于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各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内控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单位内控规范的内在要求,统筹规划,落实责任,积极推动单位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

二、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和总体安排

(一)实施范围。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范围为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

(二)目标任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总体目标,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搭建组织实施体系,建立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实施的工作要求,以风险控制为导向,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制度,制定控制措施,实施评价监督,持续完善提高等举措,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单位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总体安排。2014年12月31日前,制定内控建设方案、开展内部控制业务培训、梳理业务流程和搭建内控建设体系。

2015年底前,建立起覆盖全部经济活动的内控规范体系,并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自2016年起,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经济风险评估,向单位领导班子提交书面风险评估报告;单位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审计时,应当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三、统筹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全面调研经济活动开展情况和管理现状基础上,采取“总体设计、试点先行、总结完善,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思路,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一)总体设计。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搭建组织体系,明确职能(牵头)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

(二)宣传培训。按照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的要求,宣传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实施要求,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为实施单位内控规范奠定基础。

(三)搭建内控体系。根据单位“三定”规定,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和业务环境,由点及面,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搭建工作,包括全面梳理优化各类业务流程、识别并评估风险、编制风险清单、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制定控制措施和编制控制文档等。

(四)整改完善。组织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试运行,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测评价,并整改完善,包括开展内部控制测试、编制内部控制测试工作底稿、汇总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等。

(五)发布实施。总结内部控制建设成果,修改完善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描述文本,编制风险清单、风险控制矩阵、岗位(职位)说明书、权限指引等,形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并发布实施。

(六)自我评价。各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监督,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四、全面把握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一把手”责任。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一把手”工程。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抓方案制定,抓责任分解,抓监督落实,同时带头学习单位内控规范,带头贯彻实施单位内控规范,通过对单位内控规范的严格遵循,传导内部控制理念和基调,培育单位内部控制文化。

(二)注重培训,营造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内部控制覆盖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全员参与是贯彻实施单位内控规范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大力开展宣传培训,让所有人员全面知晓内部控制的理念原理,掌握内控建设实施的原则方法,理解内部控制精髓,积极主动的参与内控工作,自觉执行内控各项规定,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用内控,个个受约束”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把握内部控制建设个性化特征。单位情况千差万别、管理基础不尽相同,内部控制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单位应紧密结合实际,以单位内控规范为依据,制定符合单位特点的实施方案、管控措施、推进路径,实现现有制度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规范体系。

(四)搭建体系,找准内部职能部门与单位内控规范实施要求的结合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依赖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单位的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单位应在“三定”规定基础上,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运行;按照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相分离的原则,确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管事”、纪检监察部门“管人”的职能,构建内部监督机制;同时建立财会、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业务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搭建运转顺畅、管控有力、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实施组织体系,实现内部控制的常态化。

(五)应对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的控制机制。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形成评估结果书面报告,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实施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以风险评估为导向,日常监督为重点,自我评价为校验“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实施循环机制。

(六)技术支撑,稳步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各单位要注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结合起来,把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统筹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理顺流程、明确职责、控制节点,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实时化、常态化,加强内部控制的刚性约束。

(七)完善改进,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升级。内部控制建设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单位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审视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自我更新,优化完善。在持续改进的同时,逐步把控制范围从经济活动扩大到业务活动,进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全员、全过程、全面覆盖,切实提高单位内部治理能力。

五、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单位内控规范实施

(一)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据本意见精神,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主动联合审计等部门,建立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协调机制;成立专家技术咨询小组,加强对单位内控规范实施的指导。各市(区)制定的单位内控实施方案报送省财政厅。

(二)各级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各单位执行单位内控规范情况纳入审计内容和作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三)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单位内控建设和实施的指导监督,结合本系统特点,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内控建设实施方法、步骤;开展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单位内控规范实施。

 

 

 

 

                                                          2014年6月11日


关闭窗口

计划财务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097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